2010外贸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发布时间:2013-06-29
浏览量:863
2010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全面恢复,进出口绝对量双双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主要产品出口形势良好,贸易结构有所优化;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比例提高。展望未来,各国政府联手救市政策带来的世界经济快速回升阶段趋于结束,2011上半,世界经济将处于短、中、长经济周期下降期的重叠阶段,国内需求出现放缓迹象,加之基数效应显现,预计外贸增速将逐步减慢;2011下半,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贸易与投资活跃程度提高,我国外贸增长亦将逐步回升。
一、2010我国外贸运行特点
(一)进出口恢复性增长
1.进口增速高位回稳
20101—11,在国内外众多因素影响下,我国进口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进口总额显著提升,同比增长40.3%,比2008同期增长18.2%,快于出口增速7.3个百分点。但是,伴随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工业生产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回调,进口增长速度呈现出高位回落态势。
2.出口增长恢复较好
20101—11,我国出口实现了快速回升,同比增长33%,比2008同期增长8%,其中11份出口1533.3亿美元,创度出口值历史新高。由此可见,我国出口情况已经好于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外企业“库存回补”需求减弱,海外市场需求有所收缩,加之同期基数提高,从6份开始,度出口增速连续5个持续回落,10份已降至22.9%。
(二)外贸多元化战略有效落实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更加注重落实贸易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增强了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对东盟、俄罗斯等国家出口显著提速;另一方面,加大了自其他国家的进口规模,支持了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1.自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增加
我国从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的进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统计,20101—7欧盟对华出口增长41.3%,高于自华进口增速16.5个百分点;20101—8美国对华出口增长35.6%,高于自华进口增速11.6个百分点。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各国寻求各种措施力图摆脱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强劲的进口增长增加了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外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国家的经济困难,帮助世界经济走出了危机的阴影。
2.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提高
今以来,我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加速,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多元化趋势。20101—11,我国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巴西出口分别增长33.6%、39.9%、72.7%和78.1%。由于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幅高于传统市场,新兴市场出口占比有所提高,多元化市场格局进一步确立。
(三)进、出口产品结构得以优化
1.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提高
2010上半,国内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高位,工业增加值增长强劲,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半一度冲高,导致我国资源型产品、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增加。
2.高载能产品出口增速回落
2010上半,由于国内外需求旺盛,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等高载能行业生产加速反弹,高载能产品出口出现过快增长,给国内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出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抑制高载能产品出口的目的,国家从715日起取消了406种高载能产品的出口退税,对改善出口结构起到微调作用。9份406种“两高”产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规模比6份下降了60.4%。
(四)贸易顺差规模下降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国内需求恢复程度好于外部需求,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从贸易方式看,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378.3亿美元。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为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从数据可见,加工贸易的收益大部分被外资公司所获得,其顺差不能说明中国从出口方面获得巨大利益。
二、2011外贸形势预测
(一)影响因素分析
1.国际因素: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强,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
(1)世界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去,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均出现减速迹象,美国2010二季度GDP环比折率仅为1.7%,三季度为2%,分别比一季度放缓2.0和1.7个百分点;日本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环比增长仅0.4%,三季度为0.9%,分别比一季度放缓1.2和0.7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情况亦是如此。数据显示,2010下半以来,上一轮各国联手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已经减弱,世界经济由“政策拉动的快速回升期”进入“低速增长期”,预计2011上半,将处于短、中、长各种经济周期下降期的重叠阶段,世界GDP速度将有所降低。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受海外贸易影响,增速亦将减慢,下一阶段国际大宗商品实际需求将减弱。为了防止经济出现二次探底,部分国家货币当局已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将会进一步宽松,这将加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此外,目前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出于各自利益,利用货币和汇率政策,打击竞争对手,国际货币市场硝烟弥漫,货币战争一触即发,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幅度将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亦将受到显著影响,不利于我国外贸稳定运行。
(3)国际贸易保护、汇率压力等不利影响加深。受金融危机冲击,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加深,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在众多领域大范围地对中国实施贸易调查与贸易制裁,甚至在新兴产业领域针对清洁能源产品也对中国提出贸易调查。而且,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美国、欧盟、日本近期联手对中国汇率施压,意欲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这对未来出口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国内因素: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要素价格上升影响不容忽视。
(1)经济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2011上半,我国经济在基数效应及经济周期影响下,GDP增速将相对放缓;2011下半,受世界经济企稳及同期基数影响,经济增速将逐步回升。
(2)结构调整战略落实力度加大。2011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需求结构调整方面,将更加注重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节能环保、生物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全面启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节能增效和生态保护将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以及出口产品结构亦将呈现出相应调整。
(3)人民币汇率逐步升值。2010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大做文章,实施高压。我国从2010619日重启汇改至今,人民币已升值3%左右,部分出口企业已感受到了来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预计下一阶段,汇率仍将呈现上升走势。人民币升值将会影响到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也会影响到外资企业的经营收益,不利于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4)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从劳动力要素成本看,2011,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断推进,收入分配格局将不断向有利于居民、劳动者的方向调整,劳动者工资上涨将成为必然。从资源能源要素成本看,“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将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目前部分地区已率先试点。预计2011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步伐加快,出口企业面临的资源环境成本存在上升压力。从资金要素成本看,目前央行已启动加息程序,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一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而且同时人民币汇率水平快速提高,资金成本正在进入上升通道。以资源、劳动力、资金为代表的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将降低企业出口利润。
(二)未来外贸形势预测
1.总量预测
2011,综合考虑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主要经济体需求变化情况、国内工业生产增长与投资消费走势、汇率波动和国内外物价变化、同期基数效应等因素,初步预计,外贸出口增长16%左右,进口增长20%左右,顺差达1700亿美元左右,较2010略有下降。
2.结构预测
出口方面:从产品结构看,在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紧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在主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其增速可能由于未来世界“工业库存回补期”结束而减慢;稀有金属等资源型产品、能源型产品、高载能产品等商品在国内“调结构”政策的影响下,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
从国别结构看,受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需求降低、贸易保护主义事件频发等因素影响,我国对美、日、欧出口比重将继续小幅下降,由目前水平降至35%左右;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等区域经济合作因素影响,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将不断加深,对东盟出口比重也将继续上升。
进口方面:2010以来,农业自然灾害频发,我国部分地区粮食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世界方面,俄罗斯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由于灾害导致出口锐减,国际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飙升,出于战略安全及优化进口产品结构考虑,我国将适当扩大粮食进口规模,提高农产品、食品等进口比重。
由于2011我国工业及投资增长将有所放缓,高耗能产业生产受到抑制,与之相对应的资源型产品(如矿石等)需求将减少,其进口增长速度有一定程度回落,比重将有所下降。
最新新闻
-
2024-12-19
前11个月浙江义乌外贸进出口总值超6000亿元
-
2024-12-19
优讯四部salesFB组的火锅店聚餐
-
2024-12-19
优德二组的铜鉴湖之行
-
2024-12-13
跨境新势力,赢领新未来丨赛尔集团优琥和优贯新事业部成立
-
2024-12-12
强大韧性支撑外贸稳增长